一、2021年几月发布新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财政部于2021年2月2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财会〔2021〕1号,下面内容简称“解释第14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21年1月1日至施行日新增的有关业务,根据解释第14号进行调整。
解释第 14号适用于同时符合该解释所述“双特征”和“双控制”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合同,对于2020年12月31日前开始实施且至施行日尚未完成的有关PPP项目合同应进行追溯调整,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累计影响数调整施行日当年年初留存收益以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内容概括?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本准则所涉及的收入,包括销 第四条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文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简称无形资产准则)规范了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旨在企业科技创造,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价格和核心竞争力。
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科学技术提高是当今全球提高的主流,我国企业贯彻“走出去”战略,加强自主创造,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中,必须要坚持这一制度。
四、什么时候候对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订?
自2011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先后发布、修订了公允价格计量、合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准则,发起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新一轮变革。为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在2012年发布了一系列准则征求意见稿后,于2014年正式修订了五项、新增了三项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了一项准则解释,并修改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里面关于公允价格计量的表述。
五、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全文?
一、《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是财政局于2022年11月30日出台的最新解释,主要是为了解决下面内容三个方面的会计处理及新旧衔接难题:
(一)是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
(二)是关于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关股利的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
(三)是关于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二、全文内容如下:
(一)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
该难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等准则。
1、相关会计处理
对于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且初始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导致产生等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单项交易(包括承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初始确认租赁负债并计入使用权资产的租赁交易,以及因固定资产等存在弃置义务而确认预计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交易等,下面内容简称适用本解释的单项交易),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 ——所得税》第十一条(二)、第十三条关于豁免初始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规定。企业对该交易因资产和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等有关规定,在交易发生时分别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2、新旧衔接
对于在首次施行本解释的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至本解释施行日之间发生的适用本解释的单项交易,企业应当按照本解释的规定进行调整。对于在首次施行本解释的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因适用本解释的单项交易而确认的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以及确认的弃置义务相关预计负债和对应的相关资产,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企业应当按照本解释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的规定,将累积影响数调整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及其他相关财务报表项目。企业进行上述调整的,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情况。本解释内容允许企业自发布年度提前执行,若提前执行还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情况。
(二)关于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关股利的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
该难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等准则。
1、相关会计处理
对于企业(指发行方,下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等规定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如分类为权益工具的永续债等),相关股利支出按照税收政策相关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企业应当在确认应 3 付股利时,确认与股利相关的所得税影响。该股利的所得税影响通常与过去产生可供分配利润的交易或事项更为直接相关,企业应当按照与过去产生可供分配利润的交易或事项时所采用的会计处理相一致的方式,将股利的所得税影响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项目(含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对于所分配的利润来源于以前产生损益的交易或事项,该股利的所得税影响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所分配的利润来源于以前确认在所有者权益中的交易或事项,该股利的所得税影响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
2、新旧衔接
本解释规定的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确认应付股利发生在 2022 年 1 月 1 日至本解释施行日之间的,涉及所得税影响且未按照以上规定进行处理的,企业应当按照本解释的规定进行调整。本解释规定的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确认应付股利发生在 2022 年 1 月 1 日之前且相关金融工具在 2022 年 1 月 1 日尚未终止确认的,涉及所得税影响且未按照以上规定进行处理的,企业应当进行追溯调整。企业进行上述调整的,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情况。
(三)关于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该难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等准则。
1、相关会计处理
企业修改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协议中的条款和条件,使其成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在修改日,企业应当按照所授予权益工具当日的公允价格计量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将已取得的服务计入资本公积,同时终止确认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修改日已确认的负债,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上述规定同样适用于修改发生在等待期结束后的情形。如果由于修改延长或缩短了等待期,企业应当按照修改后的等待期进行上述会计处理(无需考虑不利修改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如果企业取消一项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授予一项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并在授予权益工具日认定其是用来替代已取消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因未满足可行权条件而被取消的除外)的,适用本解释的上述规定。
2、新旧衔接
对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至本解释施行日新增的本解释规定的上述交易,企业应当按照本解释的规定进行调整。对于 2022 年 1 月 1 日之前发生的本解释规定的上述交易,未按照以上规定进行处理的,企业应当进行调整,将累积影响数调整 2022 年 1 月 1 日留存收益及其他相关财务报表项目,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会计政策 5 变更的性质、内容和缘故,以及当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四)生效日期
本解释“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内容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关于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关股利的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关于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内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六、2007年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历程?
2006 年2 月15 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发布会,共颁布了39项会计准则和48 项审计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在境内上市公司实行。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研究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投资者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篇文章小编将归纳拓展资料了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希望能对业界有所帮助。
七、企业会计准则14号收入主要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14号收入主要发生了下面内容变化,新收入准则的确认由风险报酬转移观转向了控制权观,按照五步法来确认收入,第三,新收入准则不再区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和建造合同,而是将这些统一称之为收入,第四,新收入准则将收入区分为按时点和按时段两种情形确认收入。
八、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属于中级会计吗?
是的,是属于中级会计内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14年7月23日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修改)属于中级会计范围
九、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合同自什么时候候施行的?
2023年1月1日执行。
2020年12月24日,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的通知发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为了规范保险人签发的原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 信息的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十、2021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第5条压实了企业?
2021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第5条压实了企业:压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职责和职责。
第5条: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职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职业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职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