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今智能建筑领域的提高新动态和提高动向怎样?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其中一个,智能建筑作为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一个,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包含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目前,中国建筑行业将面临三大转型路线。
路线一:“互联网+”催生智能化建筑
第一、建筑各方配合不默契。配合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有着不同的智能化要求。 第二、体系集成商的水平不高。智能建筑市场主要在建筑领域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满足工程各种要求。怎样把好的物品用好,要有设计、规划、施工、监理、验收一整套的流程,在这当中,与体系集成商的水平相关,体系集成商要与建筑领域相关部门很好结合。 第三、缺乏原创产品。我国建筑智能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未来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规模较小不具备核心能力的厂商将会被淘汰;高质量市场的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对进入者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都将提出很高的要求。未来本土一些具备较强资本实力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将能充分分享行业的成长,获得较快的提高。
路线二:现代化建筑工业转型3D打印是完全不能缺席的“狠”角色
第一,传统房屋成品都是通过人工修砌、机械切割等方式制造而出,站在房屋设计者角度,或许会在精度和美观度方面有所偏差,而3D打印机由电脑操控,只要有数据支撑,便可将任何复杂的设计模型快速、精确地制造出来; 第二,3D打印可满足客户特点化、定制化的需求,同时大大降低制造门槛和时刻周期; 第三,3D打印可极大节省人力成本及材料成本。由于摒弃钢结构,目前3D打印房屋主要材料来自混凝土、塑料等,部分材料甚至可用回收废料代替。除了这些之后,3D打印建筑的高可行度,为科学家“建筑智能化”构想提供了良好基础。
路线三: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建筑自动化
二、有比纳米技术更先进的技术吗?
你的难题太笼统了,纳米技术只不过是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而人类在很多领域都在不断前进和探索,下面是1999年的时候科学家对未来二十年技术提高的预测,现在已经过去四年了,到底怎样样,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能说这是人类技术提高的路线。 2000年 运用经济的技巧,从3000米下面内容的海床采探石油。 2001年 开发出仅有现在使用的手表大致的电视;无人蔬菜工厂投入使用。 2002年 电动汽车逐渐流行;办公室内自动翻译机将逐步被大众采纳。 2003年 培植能长期保存的人体器官成功;开发出模拟光学电脑;开发出能兴奋灵魂的新产品,取代酒和烟草;氧气将直接从水中得到。 2004年 消防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和矿工机器人将走入职业岗位;出现使用超导体的电磁操作的软盘;将发明一种预测火山爆发的技巧,能在火山爆发前2-3天内发出警报;肺病患者将被植入人造肺脏。 2005年发现把癌细胞矫正为正常细胞的技巧;发明把辐射废料抛到外太空的技术。 2006年发明抗艾滋病疫苗;普遍使用人造器官。 2007年人类将战胜各种血管阻塞;新化妆品能使人永葆青春;采用陶瓷引擎的汽车逐渐流行;发现一种能预测地震的技术,能在震前几天内发出警报。 2008年臭氧空洞将最终被堵上;可以不必靠问卷调查的技巧就以预测到社会动向。 2009年 发明出干旱时制造人造雨的技巧。 2010年 用氢作燃料的汽车将逐渐流行;人造神经开始提高并使用。 2011年 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技巧将“出现。 2012年 供人长久生活的太空站研制成功;大规模生产翻译机器人.它翻译语言及手稿,能精确表达细微差别的语义。 2013年 载人的太空船将降落在火星上;了解大脑死亡的经过.并能抑制其死亡。 2014年 能清楚地了解人的记忆机制;水磁水压发电机将投入实际应用。 2015年 发明电磁波以外的通讯技巧。 2016年 出现核动力飞船,旅游空间站能让大众从太空现看地球。 2017年 出现第一个人造大脑。 2018年在火星上建造永久性火箭发射场、太阳能电站.并将能量传回地球。 2019年 人造细胞和试管人工生活研制成功;为盲人和弱视者发明人造眼睛。 2020年将推出人类延年益寿的体系技巧。
三、何是智能大厦?
近几年来,智能大厦“热”在神州大地已悄然兴起,智能大厦内涵怎样,具备何条件才算是智能大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内外的有关说法不下十种之多。美国智能型办公楼学会最近给出其定义为“将四个基本要素——结构,、体系、服务、运营以及相互间的联系达成最佳组合,确保生产性、效率性及适应性的大楼。”日本智能型大楼专家黑沼清先生则定义为:“可自在高效地利用最新提高的各种信息通信设备、具备更自动化的高度综合性管理功能的大楼。”国内近年来也出现了所谓“3A 大厦”、“5A大厦”的说法,所谓“3A大厦”是指一座楼宇建筑具有楼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体系功能者。所谓“5A大厦”则是除具有上述3A功能外,一些部门或地区出于对建筑管理的不同要求,而将火灾报警及自动灭火体系独立出来,形成消防自动化体系(FA),同时又将面向整个楼宇的管理自动化体系独立出来称之为信息管理自动化体系(MA),合称为“5A”。对于后加的两“A”,又有人认为是指防火自动化(FA)和保安自动化(SA)。且不管这样那样的说法,综合观之,对智能大厦的一般概念通常为:“为提高楼宇的使用合理性与效率,配置有合适的建筑环境体系与楼宇自动化体系、办公自动化与管理信息体系以及先进的通信体系,并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体系集成为智能化体系的大楼”。
关于智能大厦,社会上有一种通俗说法:即将大楼内各种各样的控制设备、通讯设备、管理体系、消防体系、给排水体系等装置的信息,用同一种线缆接入中央控制室,大楼的住户可根据需要在所在办公地点添置各种各样的设备并连接于所在场所预先设置的接线装置,这些设备可随意摆放或变换位置,一旦位置确定后,大楼管理人员只需在中央控制室进行相应点及相应设备之间的简单跳线即可使这些设备进入大楼的布线体系,实施控制和管理功能,这就是所谓的智能大厦概念。实际上这种概念并不完全,只是形象地勾画出智能大厦结构化综合布线体系的概貌。一般讲智能大厦除具有传统大厦建筑功能外,通常要具备下面内容基本构成要素:
1. 舒适的职业环境;
2. 高效率的管理信息体系和办公自动化体系
3. 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远距离通信网络;
4. 具有多种监控功能的楼宇自动化体系。
二、智能大厦的兴起
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Connecticut)州哈特福特(Hartford)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改建,定名为“都市办公大楼”(City Place Building),这就是公认的全球上第一幢“智能大厦”。该大楼有38层,总建筑面积十万多平米。当初改建时,该大楼的设计与投资者,并未觉悟到这是形成“智能大厦”的创举,主要功绩应归于该大楼住户其中一个的联合技术建筑体系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 Co, UTBS)UTBS公司当初承包了该大楼的空调、电梯及防灾设备等工程,并且将计算机与通信设施连接,廉价地向大楼中其他住户提供计算机服务和通信服务,这幢被誉为全球上第一座的智能大厦有些何特点呢?
1. 最明显而吸引人的效益,是住户不必自购,而以分租方式获得昂贵设备的使用权,即节省空间又节省人事费用。
2. 这幢大楼拥有计算机、专用数字交换机和局域网,能为住户提供话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检索和科技计算等服务。
3.智能大楼内的建筑设备实现了综合管理自动化,使住户感到安全、舒适、方便。
随着,日本于1985年8月在东京青山完成了本田青山大楼,有人称之为日本的第一幢智能大厦。青山大楼的管理、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络等设备是运用本田与IBM合作开发的“HARMONY”综合办公体系。
智能大厦即实现了楼宇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 ,缩写BA)、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CA)及布线综合化的智能化大型建筑。
楼宇自动化体系是由中央计算机及各种控制子体系组成的综合性体系,它采用传感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包括采暖、通风、电梯、空调监控,给排水监控,配变电与自备电源监控,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安全保卫等体系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管理。各子体系之间可以信息互联和联动,为大楼的拥有者、管理者及客户提供最有效的信息服务和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环境。BA体系一般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监控与管理,其关键是传感技术与接口控制技术以及管理信息体系。
办公自动化体系是智能大厦的基本功能其中一个,主要包括多功能电话机、主计算机、PC机、数字处理机、传真机、声像处理装置、安全保密设备等多种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及其配套的各种软件。它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象处理、数据库检索、电子票务、电子邮件、电视会议和行政管理等多种功能,可以使大厦内用户的办公迅速快捷、准确无误。OA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为群体决策服务用的各种电子会议体系/室和远程会议体系/室。电子会议室可以为会议参加者提供电子黑板、大屏幕投影装置、会议支持职业站/终端、扩音设备和硬拷贝设备等,不仅有多种形式的声、图、文输入手段,而且有内容丰盛的数据库体系和智慧库体系实时地支持会议,使电子会议室成为典型的决策室。
通信自动化体系,包括以数字程控交换机(PBX)为核心,以多功能电话、传真、数据终端等为主要设备的楼层局域网和主干通信网。先进的CA体系是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它能使电子数据互换(EDI)、电子信箱、可视电话、会议电视和多媒体等进入大厦,使得IB内的客户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智能大厦的提高将大大改变大众的职业、生活和娱乐模式,使用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知天下事、做天下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