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的名人故事?
唐朝卢怀慎,官至宰相。他一生清廉忠贞,勤勉俭朴。
皇帝知道卢怀慎卧病在家,便派宋璟、卢从愿来看望他。宋、卢二人来到卢家,只见房屋矮小,家具简陋。此时的卢怀慎,正躺在一张破旧的竹席上,身上盖着一床打了好多补丁的薄被。
名人勤俭节约小故事
1、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3、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勤俭节约的古代小故事3个
1、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2、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3、苏轼为了不乱花一文钱,每天规划钱。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物品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关于勤俭节约善良的小故事,名言
- 一定要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小故事语言一定要简练,名言不要太笼统,像“成由节俭败由奢”就可以。
-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善良。2、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3、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4、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5、节俭下来几何,便是得到几何。6、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7、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何事务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制度。8、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9、成由勤俭败由奢。10、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11、节俭是致富的秘诀。12、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13、省下来几许,就是得到几许。14、一个创业者的成功的心态: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1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6、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不完的美筵。17、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18、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19、节约时刻胜过储存金银。20、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明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1]》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领悟,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几许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觉悟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